之前写了江诗丹顿的两只表,用的都不是江诗丹顿的自产机芯,这期我们如愿找到了江诗丹顿的一只自产机芯的手表。并且这个机芯还带有日内瓦印记,更值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内部细节:
这个江诗丹顿传承系列的手表,公价25万,18K白金,表盘刻度镶钻,装载了一个江诗丹顿自产的2455机芯。
江诗丹顿这个牌子始创于1755年,拥有悠久的制表历史。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个VC2455机芯是江诗丹顿近些年的一个自产基础机芯,27钻,厚度3.6mm,直径26.5mm,拥有日内瓦印记,而且这个机芯的自动陀用了陶瓷滚珠轴承。
日内瓦印记(Geneva Seal)源自1886年制定的《日内瓦法则》,目的是保证钟表的原产地与工匠的技艺。日内瓦印记只颁发给在日内瓦地区制作的钟表,只有携带手工打造并自动上弦的机械机芯的钟表才能获此殊荣,在机芯的夹板上刻印着“鹰与钥匙”的徽章标志,虽然未获得日内瓦印记的不见得就不是好表,但符合日内瓦印记的标准却几乎可以代表制表工艺的最高级别的精良。
《日内瓦法则》经过多次修改,目前共有12条规定,规定了机芯的制作标准,虽然有些部分纯粹是为装饰而制定,比如,所有钢制零件的边缘必须经过打磨,切面顺滑,螺丝头要打磨或经过修圆,而所有的可见的边缘与狭缝必须去角;活动齿轮须经人工修饰再以黄杨木打磨光亮等等。
日内瓦规则12条各位可以在网上找到原文,我就不做简单的复制粘贴了。多说一句,我个人觉得江诗丹顿的表和机芯的气质,和日内瓦印记很配,古朴厚重,大气豪华。而日内瓦规则对手表产地,工艺,等等诸多细节的要求,也保证了手表的传统制表工艺的延续和传承。
陶瓷滚珠轴承。22K金自动陀,雕刻的花纹非常的细致。
注意,机芯表面可以看见一些油泥,后面有详细讨论。
表盘和表针。
表盘下面机芯做了很好的打磨。按照日内瓦法则,螺丝和轴承也打磨。
零件太薄了,反面没有打磨。
看一下日历部分,按照日内瓦法则,只能用钢或者铜切削出来,不能用弹簧,铁丝。
拉挡部分也是,全是钢质切削出来的,不能冲压。主夹板打磨很漂亮。
摆轮上,日内瓦印记。
摆轮反面,摆轮游丝结构和结合方式非常传统,这样也符合日内瓦规则。
自动换向轮部分和2892机芯或者1120机芯比显得高级也复杂,这还是日内瓦规则的要求,不能用铁片。同时,每个零件都做了很精美的打磨。
自动换向轮反面,很厚实。
擒纵叉夹板倒角很到位,反面部分打磨。
擒纵叉打磨非常细致。
边缘倒角。
齿轮部分部分打磨倒角。
中夹板也做了严格的倒角。
好心疼,居然上锈了。这几个地方的锈迹,离把头近,应该是把头进水了。我花了很多时间把锈迹清理干净,没有用化学的去锈剂主要是为了不对零件和夹板本身造成进一步伤害。
这个机芯本身有很好的打磨,还有镀层,所以对防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说过,打磨不影响走时,但是看着高级,但是这次,我们不得不承认,打磨最原始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精美,去掉零件表面的毛刺,减少摩擦力,符合日内瓦规则要求,同时打磨如镜面的零件表面可以有效的防止生锈呀!
主夹板打磨的很精美,可见轻微的锈迹,同样可以完美的去掉,不影响机芯状态。
讨论:这款江诗丹顿的手表,机芯档次明显要更高,一方面它是目前江诗丹顿自产机芯的主力。另一方面,它有日内瓦印记,为了符合日内瓦规则的要求,它的很多方面有严格的处理,比如打磨,比如小零件的结构考虑,不能用钢丝弹簧,像ETA2892日历簧那种铁片绝对不行。
ETA2892的三个零件,冲压制造的铁片日历簧,盖板,铁丝弹簧,在日内瓦印规则中,是不可以的,所以只能用切削的方式来制造。这样对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工艺也变得复杂繁琐。这也是有日瓦印记的机芯更加高级的原因。
另外,这个表虽然防水30米,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K金本身比较软,所以它的把头防水性能会弱一些,所以佩戴这样的手表的表友,应该尽量避免手表接触水或者潮湿的环境。爱惜它才会让它更好的运行,更好的传承百年!
看了之前介绍的那个江诗丹顿纵横四海系列机芯,再对比今天的江诗丹顿自产2455机芯后,各位表友有什么感受呢?期待您在下面留言我们接着聊啊!
原创文章,作者:蝈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razytop.cn/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