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影响上一代人的那些美好记忆也随着他们的老去而芳华已逝。2017年的最后一天看了电影《芳华》,看完发现它唤醒某些被我遗忘的意义和价值——雷锋精神。
电影《芳华》里的男主角叫刘峰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栅栏里猪跑了猪,人们都那么的心安理得的麻烦他追。因为他本来就是英雄,是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好人。但是总人都有七情六欲,尤其陷入爱情的人难免会屈尊讨好和情不自禁,可惜真情被屈解成耍流氓。
一旦发现英雄有缺陷就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影片露骨的展示了人性之恶,与鲁迅先生的《战士与苍蝇》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到这里我会为英雄叹息,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当好人值得吗?
情节不再剧透了,由这个刘峰自然想到了雷锋同志,小学的语文和思想品德课就学习他的故事和精神,并以他作为榜样和偶像;可到了我上中学和大学时他被越来越少的提起,感觉快被人们遗忘了;再后来去迪厅居然听到了lei峰吃了摇头丸也和你一样的歌,甚至会被瘪三和混混们传唱着取乐;再后来听到:“你是雷锋啊?”,会被人理解为傻实在、没心眼。很遗憾,这是英雄气概和美德的没落。
然而,近些年会看到不少关于雷锋这个人物和事迹真伪的讨论,我猜测当年有可能为了打造标杆形象而刻意美化的部分,也有些照片是后来补拍的,但我认为这些争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清楚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雷锋这样的好人到底值不值得学习?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他值得学习,而且好人并不需要好报来慰藉!好人要有好报这个逻辑本身是最大的错误!好人为什么要“求”好报呢?这源自一种卑微的交换心态!等同说我不配你们对我好,所以我要为你们服务,这样我就配得上你们的好了;我不配追求真爱的人,必须想尽办法讨好她,这样我才配得上她了;我不配拥有某些财富,必须特别辛苦的工作甚至失去尊严才能换来;我不配成功,必须把灵魂交换给了魔鬼,变得够狠、够厚黑才能成功。这些全是扯淡逻辑!
好人没有好报的想法是我们潜意识里面认为自己不配成为一个好人,所以要用厄运来交换高贵的心,这样才觉得自己配得上那张高贵的好人卡,很荒唐!其实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感激自己曾经历过的一切,把你锻造成为了一个好人,这才是老天赋予你最宝贵的礼物。为什么还要用我们最宝贵的善良去交换不那么宝贵的“福报”呢?
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甚至厄运,遇到问题我们理性看待,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不能牵强的把善良和厄运联系到一起。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而且善良的企业家,也可能因为犯错误,导致经营不善或倒闭,但这只是你的决策失误造成的结果而已,根本不是理想主义和善良的失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子不是鸡汤而是大实话。
推荐手表:老上海
推荐理由:对于国产老手表而言,没有精湛制表技术,也没有时尚新颖的设计。但是却有历史文化价值,而更多的是人们对那段时间的记忆和特定的感情!它们有点像被人们遗忘的英雄。
上个世纪50年代,上海生产出第一批上海牌手表,改写了中国人只能修表而不能造表的历史,从此中国人脱离了“万国表”的命运,开始有了自己的手表。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上海牌手表年产可达到300万块,手表厂约有5000名员工。但相对于强大的需求而言,当时手表供应还是处于相当紧张的状态,是需要凭票购买的,表厂将票子发给单位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且价格在当时十分昂贵,是普通工作者4个多月的工资。(据传说,蝈蝈老师上次囤的老上海表因为年久和质量本身不好等问题,所以没好意思卖,还在手里囤着呢)
原创文章,作者:大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razytop.cn/713/